2012年7月24日

捷克* Sting



此次行程我最期待的是這場Sting的表演,
出發前還為了買票傷腦筋了一陣子,
因為捷克的售票系統還沒那麼發達;
從海外買票一定要用銀行匯款、再等他們快遞實票,麻煩了點。
所以最後我從其他民營的票券買賣網站(要說黃牛也行)買票,
雖然買貴了,
不過這也讓我幫老媽搶到一樓的坐位票。
在室內體育場千萬不要坐在高樓層,
那音場會讓你欲哭無淚的。
這次上次看Foo Fighters學到的經驗。




(與上次在美國看Foo Fighters的規模差不多!)



不意外的,
6月25日當天將近七點時,
地鐵裡搭往O2 Arena的人潮特別多,
而且下站後你不需要找路,
跟著人群走就對了;
這場不是重金屬所以沒有穿團T的風潮出現,
不過有另一個特徵:
觀眾的年齡層以中年居多呢。

賣票的機制不太方便,
入場倒滿自動化的,
體育館的入口處設有金屬探測門,
接著是自動讀條碼的票口;
通往不同坐位區的入口還要再刷一次票。
老媽自行前往一樓坐位區去了,
我們老弟則是進入B區。
(票面上只寫"第五入口",進去才知道被隔在後段。可能是系統排定的)

一進去便注意到一件令人在意的事情...好像沒有架設螢幕?

捷克的物價便宜,
看表演也便宜,
Sting這般等級的票價才大約一千五台幣左右;
不過就這場的經驗來說是便宜沒好貨────硬體不好。
這麼大一個場子沒有配螢幕,
真是讓人痛苦啊!
在台灣就算是南港展覽館那種陽春場地,
至少也會裝投影幕吧!


(於是我只能照到這種照片了...)



(我們還是看影片吧)




*


Sting原本是The Police警察合唱團的主唱兼貝斯手,
解散單飛後他也是有相當多經典作。
單飛作品我還不熟悉,
但The Police的歌我非常喜歡。

Sting上場,先唱了一首單飛作"All This Time",
接著就是警察名曲"Every Little Thing She Does Is Magic"。
這首滿溢著喜悅與柔情,
聽到這我立刻開心得想哭!






我跟老弟鑽過人群站到音控台前,(中老年人的場子,難度:初級。)
這總是聲音最好的地點,
可惜這裡的硬體差強人意,
音響的聲音偏尖硬了些。
在維也納聽EoDM時也有這種狀況,
可能東歐的水準就是如此吧。
(之前的經驗是,日本最優,美國其次。)

沒有螢幕,
所以只遠遠看見台上的人。
Sting已經高齡六十不過看得出來體格依然強健,
站得直挺挺的彈貝斯、唱歌,
是個依然實力堅強的表演者。

其他表演成員早已不是The Police──
除了鼓與吉他外還編入鍵盤與小提琴,還有一位女性合聲。

表演到的The Police歌曲比我預期的多,
有"Message In A Bottle"、"Driven To Tears"等等;
這個八零年代的樂團是個功力高強而精簡的團,
所以當原始團員只剩下Sting一人時,
現場難免會覺得少了一些味道;
Steward Copeland清脆伶俐的鼓點、
(其實對我來說,少他一人The Police就少了50%)
以及Andy Summers流暢自然而眾所皆知很難彈的吉他,
都是無可取代的。

今天聽來,
因為表演成員較多較雜,
這些歌以更熱鬧多元的方式呈現,所以有些走味,
但依然讓我數度激動,
畢竟生錯年代的我應該也難有機會聽見真正的The Police了。


*


聽著聽著,
對Sting的單飛作品也漸漸喜愛了起來。
他寫的歌,
旋律非常的細緻,
一句詞可以上上下下的千折百轉,
並帶有屬於他的韻味與成熟,
大概也只有他自己能唱得對味。

這些歌的風格便不侷限於搖滾,
多了些搖擺節奏。
身旁一些頭髮花白的觀眾也跟著拍子慢舞。
專心聽歌與跳舞之間,
我開始感到美好,
只因歌曲的美麗所以愉悅。
其他場子有如此輕鬆、純粹的感受嗎?
想不太起來了, 總之覺得好懷念這份感動。


*






安可曲有一首歌,
光是前奏就讓我倒吸一口氣──
簡直難以置信自己能聽到這首歌的現場:

他唱出了名曲"Every Breath You Take"。

這是The Police很勾人的一首歌,
流暢、沉著、深情的,
我每次聽必定被拉進它所賦予的情緒中。
幾乎每個人都聽過這首、就算不知也似曾相識,
已經無疑的是經典了。

雖然陣容不完美,
不過這樣的淺嘗已經讓我感動不已。
能在有生之年聽到真是太好了。
還有一首與其同期的"King Of Pain",
也是好歌,稍稍安靜些,
同樣表現出The Police後期歌曲中的簡約穩重。

之後這幾首歌在我腦袋裡打轉了好幾天。


*


演唱會結束,
我心裡覺得此趟東歐行已經圓滿了,
就算明天就回家也沒有怨言。
不過當然隔天沒有回家,
我們到達匈牙利的布達佩斯,
終於真正覺得找到了堪稱美麗的東歐城市,
這才有了另一個想在此流連的理由。


(完)






 *


《特別附錄》


來東歐一定要喝酒。

撇去物價貴的奧地利不說,
我們在捷克與匈牙利買酒都非常便宜,
隨處都有新鮮美味的啤酒,
回到台灣後我有好一陣子無法喝罐裝的,
香甜程度與喝下去後的餘韻完全不能比。
在一般店面買葡萄酒也便宜得讓我們難以置信,
而且也是很好喝。

於是照上次的慣例,
來把我們這兩星期喝的酒列出ˋ來...
不過太相似的我就省略了,並不是全部:




位於維也納附近,貝多芬曾經待過的一個小鎮,莊園餐廳裡的紅酒與白酒。


吃蛋糕也要配。不過歐洲的甜點不必再嘗試了。
各方面來說還是台灣跟日本的好。


捷克-庫倫洛夫鎮,路邊攤的調酒。
這種以檸檬汁與薄荷為主的調酒叫做"Mojoto",
我們在這次旅行中愛上了這種清涼的日常飲料


庫倫洛夫,一家賣豬腳聞名的餐廳。
一杯約50台幣。
 


在雜貨店買回旅店喝。
我們買最貴的,大約80元台幣吧。


捷克的一家餐廳,一進來便覺得這裡的空間格局相當眼熟,
出去後才發現它的樓上便是電影《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》 中的高級咖啡廳。
這啤酒我們因為語言不通點錯了,這是無酒精啤酒。
不過我們在喝時都沒發現,
因為這幾天本來就已經喝到對酒精沒反應了...


這家飯店不送礦泉水,送酒。


剩了一瓶帶上火車,喝!



轉戰餐廳車廂,再喝!



布達佩斯,這罐大約100台幣。
旁邊那綠瓶子的是當地的藥草烈酒,
味道很奇特,第一次喝的人都會皺起臉來,
不過習慣後我覺得比威士忌易喝。

我們都愛Mojoto!
回到台灣發現最近好像也開始流行了...


呃,主角是淡菜(Mussel),白酒在背景。
這種貝類煮的太過就會乾癟無味,
一間海鮮餐廳的實力可以從這道菜看出來。
不過要說生長環境的話,馬祖最強,顆顆碩大肥美,



搭飛機前的最後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