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7日

Some Other Things Of NYC《I》



[Fuck Yeah USA #09]
[Date:Sep-Oct, 2011]

一天晚上我與夥伴分頭行動,
她要去百老匯看《歌劇魅影》,
我因為看過了所以打算找個酒吧看地下樂團表演。

在旅途中有個好朋友照應是好事,
(我們是大學同學,從桌球球友轉變成酒友兼音樂友,很不錯吧)
不過老實說這種整整24小時乘以36天的連體嬰生活,
吃的喝的、沐浴乳洗髮精幾乎都對半分,
大概只有睡眠時才能讓對方從視線裡消失、醒來第一眼又是對方,
讓當慣獨行俠的我不到一星期就萌生殺意了。
但也只能告訴自己這是難免的過程,
對方也是個沒什麼好抱怨的旅伴。(我給人添麻煩的地方應該還比較多)
我本來預言等回國後我們會有三個月不相往來,
結果還不到一個月,
我們就像中年大叔一樣對飲聊回憶了。 不錯吧。

話說回來,
像今晚可以暫時分頭的機會,讓我興奮得很。

我在曼哈頓島中南邊的Bleeker Street站下車,
這裡隸屬格林威治村,
南靠品味獨特的蘇活區、東鄰痞痞的東村與下東區,
所以行人與街景有這兩者的過渡意味。
已經不記得事先查過節目的酒吧名稱了,
因為我其實沒有進去。
我剛走出地鐵站就撞見一家電影院,
Pearl Jam樂團的紀錄片《PJ20》正好此時開演,
當場改變心意買票進去了。

我現在正需要這個,
與陌生人們在黑暗中共享電影,
比一人窩在房間更可以將孤獨提味,
而酒吧又太讓人警覺不安。


*


Temple Of The Dog是主唱Eddie Vedder早期參加過的團,
在"Hunger Strike"這首歌裡他與Chris Cornell高低部對唱,很美。




Mother Love Bone是Pearl Jam其他成員的早期樂團,
主唱 Andrew Wood英年早逝已成絕響,
後來Pearl Jam曾翻唱傑作"Crown Of Thorns"以致敬。




由導過《成名在望》、《單身貴族》等搖滾電影的Cameron Crowe執導,
此片也擁有節奏舒適且讓人心頭一暖的氣質;
導演是懂音樂的,
他知道在什麼樣的劇情時機該選擇哪首歌曲,
可使這影像與聲音深深刻印進人的腦海裡,
讓同樣愛音樂的人渾身雞皮疙瘩。

這兩首歌都算是寧靜透明的慢曲,
太適合這電影與今晚的氣氛,
散場後我腦裡響著音樂在街上閒晃,
經過了不少音樂酒吧,
也無意間發現了老唱片行Bleecker Bob's Golden Oldies,
櫥窗掛了霓虹小招牌很好認。
進去逛了逛,
又深又舊的店裡大多是黑膠收藏,沒遇到有緣的二手CD。
最後當我繞過幾個街角,
赫然發現了"石牆酒吧",就是那個六零年代同志運動的爆發點,
《胡士托風波》書裡寫得多讓人熱血沸騰!

現在它熱鬧,然而乾淨明亮讓人聯想不起暴動景象,
只能自己望著招搖的大幅彩虹旗幽幽遙想,
我安靜的站在對街拍了幾張照片,
覺得今晚很完美。





*



(Physical Graffiti封面資料可以見此)



在紐約的期間我們去了好幾次東村。
有時是要尋找搖滾景點、
有時是為了紐約客起司蛋糕或愛爾蘭薯條,
還有一次吃了內容多到直接被放棄垂直疊起的漢堡,
像是老闆在說"給你們多點料是沒關係,不過自己想辦法吧。"

我們找到了Led Zeppelin-《Physical Graffiti》封面的公寓,
吃驚於它比想像中的小又不起眼。
附近還有更古典華麗或更威嚴的房子,
這棟是如何屏雀中選的呢?
接著發現要拍得像專輯封面的角度可不容易,
聽說一個仿拍過的雜誌攝影師,
是偷偷爬到對街的車頂上才成功的。

它位於叫做St.Mark's Place的街上,
這一帶就是以前次文化發展最火熱的地方,
已關閉的傳奇表演場CBGB也在附近,
不過聽人說原址已經失去味道了所以我們也沒有去憑弔。
現在的東村也是熱鬧的,
有許多異國餐館,(最近好像在流行拉麵)
有些不知是迎合觀光客還是龐克人,質感差勁而理直氣壯的服飾店,
也有看起來真的很老的刺青店、水煙店與唱片行。

然而我懷疑這是否為過去精神的幽靈,
支持這裡的是新生命還是歷史記憶,
我不夠時間去了解。


(看到一個人醉倒在教堂前,太經典的畫面!)



*


我們路過了一間活化石──好像叫Rainbow Music吧,
店裡實在太符合自己夢想中的唱片行經營到我變老太婆的模樣,
狹長的店面裡CD堆得像是峽谷,
光是要擠進店裡都有困難,
更別期待唱片都會照順序擺了。

老闆是個老爺爺,
似乎因為客人絕對會有困難所以也不會乾坐著,
於是來跟我們聊了;
我問他,這些有垮下來過吧? 他說有啊。
我又問,你都知道每張專輯的位置嗎?
他說,我知道好貨在哪。

的確,當問起一些樂團,
他要我遞給他長柄夾,(僅存的走道太擠了,只有我離長柄夾比較近)
從高處的架子取了CD或DVD下來,
還有,更厲害的好貨他要冒險擠過我們,
到店裡最深處的辦公室拿。

最後我們都有找到好東西,
結帳時看見老爺爺在一張紙上寫下專輯名稱;
他該不會是無法掌握存貨,只能記錄賣出了什麼吧。








*


這裡一家酒吧叫做Niagra,
聽人介紹它常辦藝文活動,
不過從外表看來總顯得安靜又深不可測,
我們第二次經過才鼓起勇氣進去問表演時間,
第三次來才真正進去。





我們先坐在吧檯區喝酒,
過了一會才發現店內深處還有座位區,
而且表演已經悄悄的開始了;
是一個年輕人,一開始彈著吉他唱抒情歌而看不出特別,
不過他慢慢的搬出絕活,
原來他有一組裝置能以踏板控制,錄下聲音並重播,
他先錄了幾小節的吉他並使其循環播放,
再來錄下拍手聲,
聲音重疊加進了循環的行列。
他不事先預錄,而現場把這個過程作為表演的一部分,
音樂在加效果的過程中並沒有被打擾,
我們聽到的,
是一首首每段都越加豐富的歌。

接下來還有鈴鼓甚至嘴巴的B-box效果,
如此便層層疊出了一個樂隊,
抒情的歌開始帶些實驗性的神祕感,
最後加上不可重複的東西:他唱的歌詞。
這次真是開了眼界。

曲間觀眾席裡有個男人自稱與唱片界有交情,
留下了他的名片後便先離席──見證了這一幕挺令人興奮的。
只是觀眾也太少,現場只剩下我們。
表演結束,那個年輕人來與我們握手寒暄後也離開了;
接著上台的是兩個退休阿伯,
旁邊座位多了一位太太,是其中一個的老婆,
我們與她的座位間被屏風擋住,
不過從對牆的鏡子可以互相看見對方,
大家在鏡像中打招呼。

兩個人和音、彈吉他,唱鄉村曲,
其實演奏上還挺有實力,
且就算真正的觀眾只有兩個觀光客,
還是認真又愉悅的。
他們表演結束後要請我們喝酒,
我們婉謝了。
要不是我正在皮膚過敏又感冒,
應該跟他們好好喝一杯的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