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22日

我的搖滾戀物癖



不確定像我這樣聽音樂的人多不多。

音樂常只被當作陪襯,
人們在看書時、運動時、坐車時聽,
同時有不同感官在運作,
好像大腦就是需要那麼多工作似的...

但其實我更喜歡把其他感官都關掉,
坐定或躺平、
關上電燈、閉上眼睛,
像在細讀一本書那樣的聽專輯。
只有這種只剩下音樂和意識的時候,
黑暗不只是黑暗,
而是無限延伸的宇宙。

也想不起來是從何時開始,
發現手指滑過一排CD塑膠殼所帶給我的愉悅,
遠遠勝過一排書脊、
也勝過從舌尖經過的各式美食;
喜歡購買CD的每個環節,
從搜尋比價、拆包裝、翻歌詞本都從不讓我厭煩。

且這一切自從買了比較進階的耳機後又變本加厲。
當時花了3400元買一副Grado SR80i似乎是一項重大(又過份)的決定,
但買了一陣子後才發現這只是無可自拔的開端...

新的耳機因為震膜之類的機體還比較僵硬,
都要經過一段稱為"Run in"的過程,
意思是要撥放時數累積到至少200小時後才會發揮出真正實力。
一開始就能聽出這是一副好耳機,
但還沒到"驚為天人"的地步;
而隨著時間經過,
它發出的聲音確越來越渾厚,
各種樂器的空間感、距離感更加明確。
高音從刺耳破音變成游刃有餘,
低音更加結實有力。

[我都以這首當指標,
當副歌部分的高音吉他旋律可以很漂亮的呈現時,
就代表實力出來了。]



到這個地步更是帶來了麻煩的狀況──
我開始能分辨出CD與MP3之間的音質差距,
MP3的聲音漏掉好多細節,
空間感很薄弱,
跟CD一比就是死氣沉沉。
這道鴻溝隨著耳機的日漸活躍而越來越明顯。

害我把MP3隨身聽冷落之後,
這支耳機還是越發失控,
我很想用一窩不斷生殖的怪物來形容這種狀況...

它發揮出的細節更多了,
主唱的肺部吸飽空氣的聲音已不稀奇,
除了吉他弦音的共鳴,
還聽得見手指撥弦的摩擦音,
過一陣子更能聽到音箱發聲體因電吉他的電流而產生的顫動;
除了鼓皮的紮實彈性、
敲鈸的力道控制,
漸漸還能感覺到到一整組鼓具都隨著打擊的力道而搖晃。

我近年來比較少聽電子搖滾的原因就是"愛上人類操作樂器的感覺",
所以聽到那麼多細節讓我更加著迷。
每次因為這些聲音而造成的心跳加速,
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元素。

[另一首我當成指標的歌。
當"轉螺絲"般的電吉他質感能表現出來時才算好。
還有鼓手的強悍聲音。]



而且用這支耳機重新品味以前買過的CD時,
會發現更多以前沒注意到的風味。
每個樂團的偏好不一,
有些會呈現出好像於現場表演的粗糙感、
有些則專注於錄音室中的乾淨聲音。
依他們想表達的氣氛而定。

[像Yeah Yeah Yeahs,
我換了耳機後才聽出他們的狂放。]



不過"更愛買CD"並不是最大的危機,
最可怕的,
是這些東西所帶來的"心靈的上癮"。

不要以為只有酒精或毒品會有成癮性,
既然有"網路癮"的存在,
理論上"音樂癮"也是可以成立的。
引用自1976年就被國外醫學廣泛接受的成癮定義,有七點:

(1)強迫使用的意念
(2)刻板式的使用型態
(3)突顯的尋藥(酒)行為,每天所有的活動以飲酒或嗑藥為首
(4)耐受度增強
(5)重複出現戒斷症狀
(6)藉著使用物質以逃避戒斷症狀
(7)即使停用也容易再上癮


用此七點來自我檢視對聽音樂的依賴性,
老天,我全部都符合!

關於第2項是這樣的,
每天睡前就是我"關上電燈、閉上眼睛,像在細讀一本書那樣的聽專輯"的時刻,
漸漸的這變成我一天中最期待的活動,
要是中斷了就會心情惡劣;(戒斷症狀!)
此外更不用說 (3)突顯的尋藥行為、或 (4)耐受度增強了,
老實說我正因找到工作後有更多音樂預算而高興。

聽了一張好專輯所造成的愉悅,
最純粹、最永恆,
遠勝過其他一切的享受。
為此我可以忽略缺乏其他物質(或情感)的恐懼。

[我房間裡的聖地。懶骨頭萬歲!]



另外引用一項對成癮研究的假設:

酒癮與藥癮,
是透過大腦一個稱為多巴胺(dopamine)的酬償(reward)迴路而產生作用。
多巴胺是腦內一種促進活動,
並且與情緒及知覺有關的神經導物質。
此物質的釋放可以讓生物個體產生活命的樂趣。

哇......"生物個體產生活命的樂趣"...?
話說回來,這就是一切的核心啊。
就算我腦袋八成出問題了,
就算要步向毀滅,
我樂此不疲,更不會後悔。

沒救啦!!

.
.
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