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因為專輯封面很吸引人而引起對內容的強烈興趣、
或者逛唱片行時瞄到太弱的封面就自動略過,
相信很多聽音樂的同胞都有這種經驗吧。
尤其是搖滾樂這個區塊,
有趣、有質感的經典封面設計非常的多。
但是搖滾封面的領域,
可是存像陽光照不到的山谷那樣的難解地帶...
而我最近簡直是誤入歧途的轉變了聽音樂的口味,
結果收藏中漸漸出現一批可怕的封面啦。
在買入第一張糟糕封面的時候就想著,
要趁著我這設計人的美感終於崩壞之前(有那麼嚴重嗎),
有一天要把它們都列出來示眾!
所以這篇我打算聊的是「被嫌棄的封面」,
也就是曾讓我內心掙扎過一番,
(有些甚至都在唱片行裡都要買了才忽然想退縮的)
不知道裡面音樂到底會不會一樣悽慘,
但一聽後非常喜歡的專輯。
不過當我聽過裡面的音樂後,
反而沒辦法對封面提出修改方案了,
它可能有著故事,
有時也純粹是粗曠的音樂需要粗曠的封面,
設計太精美反而堵住了氣勢。
不必去論封面與音樂兩者的品質比例,
其實傳達的氛圍是精準的。
以下就是一批請大家不要裝作沒看見的專輯...
(請按歌名連結到YouTube試聽!)
●Queens Of The Stone Age/ Lullabies To Paralyze
[類型:Grunge/ Stoner Rock]

好陰沉的圖案、好糟糕的字型,
但這是QotSA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張,
與其他張相較下特別內斂細膩,
有像"Medication"、"Broken Box"這樣浸泡在音牆中,
迷幻卻狂飆的歌曲;
也有"I Never Came"這樣將人勾引到虛空之中的慢板。
主打的"Little Sister"更是層次分明、旋律抓耳。
如果你還不習慣太激烈的音樂卻想入門QotSA,
可以從這張開始。
●Queens Of The Stone Age/ Songs For The Deaf
[類型:Grunge/ Stoner Rock]

沒錯QotSA二度上榜...
會抓住目光,但仔細端詳時覺得有點隨便!
這張找來Nirvana鼓手Dave Grohl共同創作,
痛快的來個一小時長度的狂飆,
不穿插慢歌讓耳朵休息,
每次聽都覺得好累又好爽!
個人覺得Dave大叔在這張的打鼓風格特別突出,
(他說巡迴的時候打到快昏倒啦!)
是被主唱Josh Homme這個實力強悍的老友逼出來的吧!
喜歡樂器聲音帶有不祥邪氣的"No One Knows",
有沙暴般氣焰的"First It Givith",
旋律暢快的"Gonna Leave You".
●Manic Street Preachers/ Everything Must Go
[類型:Brit Pop]

其實製作品質很好,
只是這種葬禮般的清冷氣息會讓人默默放回架上...
照片裡還是三個表情怪異的阿北。(沒禮貌!)
但這張正是在吉他手Richey James人間蒸發後,
以三人組形式繼續走下去的專輯第一張。
這可是MSP最精典專輯,
一改從前的血氣方剛而走向沉穩動人的特色,
與老友道別的同時指明自己的道路;
這張專輯並不是在傳達悲傷,
而是以一連串的畫面感描繪著每個人心中,
「回憶」的形狀。
MSP首首都是金曲! 隨便點來聽就對了!
硬要挑的話我最喜歡裡面的"Australia"、
"Further Away"、"No Surface All Feeling".
●Foo Fighters/ The Colour and the Shape
[類型:Post-Grunge]

Foo Fighters是帶我進入Grunge搖滾世界的樂團。
起初雖然愛上"Everlong"這首金曲,
但一來是還不習慣稍微硬一點的類型,
二來是...(佔了很大比例)
這詭異配色的封面讓我覺得「啊,這應該不是我的世界吧...」
這封面就害我對新類型的探索進度延遲了好一陣子,
幸好過不久Foo Fighters正好出精選,
不然就要錯過與他們的緣分...
Foo Fighters的創作是越到後期越精煉,
這第二張專輯並不是最經典,
然而我喜歡其中自然流露的玩興;
感覺得到屁股黏在鼓凳上十餘年的Dave Grohl終於站到舞台前方,
對音樂創作躍躍欲試,
貪心的把各種他想嘗試的元素塞進專輯裡。
有"Monkey Wrench"、"My Hero"等耐聽主打,
也有情緒滿溢的"Walking After You"、"Febuery Stars";
較不有名但我很愛的"My Poor Brain"、"Enough Space"則歇斯底里得有趣。
有經過重發所以音質很好,
可以說是讓人搖到脖子痠的愉快專輯一張。
<篇幅好長,待續!>
.
.
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